很多三歲到六歲左右的小孩,都會出現發音不標準的情形。我相信很多家長會擔心,若不及時改善發音問題,長大後可能會更難矯正。
因此,「發音不標準怎麼辦?」「該不該將孩子帶去給醫生做評估?」等問題成為了很多家長頭疼的困擾。
爸媽們如果遇到上述狀況也別過於灰心!過去我有近 10 年的語言治療經驗,因此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爸媽在跟孩子的相處過程中,透過什麼判斷依據,掌握孩子矯正發音的黃金期。
希望能讓每個關注孩子成長的你,找到最適合彼此的互動方式!
延伸閱讀:如何引導幼兒說話?從孩子「興趣事物」下手是關鍵!
案例:孩子很會說話,但總是發音不標準
我認識一對家長,他們的孩子小美四歲的時候,跟你描述事情時,嘰哩呱啦又眉飛色舞講個不停,可是大家卻聽不懂在講什麼,因為他發音不清楚,所以大人常常會聽不懂他講話,要一邊聽一邊猜。
然而,就算小美平時很愛說話,他的家長卻開始考慮要帶她去醫院做語言發展評估,原因是幼兒園老師告訴他們,小美說話不清楚會讓他無法好好跟同學聊天,其他孩子聽不懂他在講什麼,因此對話上出現問題。
再加上小美的口腔肌肉比較沒有力氣,用餐時間比一般孩子久,還常會超時,他總是抱怨嘴巴沒力氣咬不下去。
但他們遲遲無法下決定,因為小美明明很聰明,學什麼都很快,怎麼可能需要評估甚至要上語言治療課呢!治療課總感覺是給有障礙的孩子才需要的,所以他們總是一直在考慮。
很多家長在發現孩子有發音不標準的問題時,都會感到有些慌張,不知道怎麼判斷什麼情況才該帶孩子去醫院做評估,還可能會先問老師,問親朋好友的意見,但是每個人意見不同,實在讓人很糾結。
如果你也不知道該不該帶家中孩子去醫院做評估,以下提供幾個判斷依據,幫助你好好把握孩子語言發展的黃金治療期!
延伸閱讀:0-3 歲父母必看!「兒童語言發展評估」3 步驟判斷孩子是否語言遲緩?

3 個判斷依據,把握孩子矯正發音的黃金治療期
發音不標準判斷依據一:家長直覺
家長直覺的意思是如果爸爸媽媽或是任何一個照顧者覺得有疑慮,就可以去評估。
當你覺得「這樣說話不清楚是正常的嗎?」、「到底幾歲說話才會是清楚的?」、「去哪裡尋求幫助?」時,就可以找附近的醫療院所評估。
以小美的情況為例,在三歲多時媽媽一直覺得小美需要去評估看看,因為有些音即使讓小美重複練習,都還是講不出來。
講「兔子」的時候會講成「褲子」,或是講「泡泡」的時候像講「抱抱」。
家長直覺之所以重要,是因為只有照顧者最了解孩子,評估除了可以知道孩子的能力,治療師也會就孩子狀況跟家長討論,這樣才能讓家長放心。
家長在以直覺判斷是否該帶孩子去做評估時,有以下幾點建議可以稍微注意一下:
- 如果有親戚朋友建議的話,不妨多聽聽看。
- 幼兒園老師是最有經驗的照顧者,如果老師有建議請馬上去預約評估。
發音不標準判斷依據二:飲食情形
飲食情形指的是孩子吃的東西種類是否符合他年齡發展。兩歲孩子就可以跟大人吃一樣的東西,因為這時候口腔及咀嚼能力已經成熟了,大人吃什麼就跟著吃什麼,只需要調味上要注意,其他都可以正常飲食。
以小美的情況為例,他在家飲食時,家長都會幫她剪食物,一次一小口,造成他的依賴,他的門牙會少了撕裂的功能,例如在吃雞腿時,將肉撕下來;也沒辦法處理較大塊的食物。
因此,小美用餐時間需要比較久,由於吃太久了,食物變冷後食慾也會跟著降低。還因為有些東西過韌過硬,他就不吃了,像是牛肉、芭樂。
飲食情形看似與孩子發音不標準沒有太大關聯,實際上卻十分重要,原因是咀嚼跟說話的肌肉群是一樣的,雖然咀嚼區跟說話區在大腦使用部位不一樣,但還是會相互影響。
家長在以飲食情形判斷是否該帶孩子去做評估時,有以下幾點建議可以稍微注意一下:
- 孩子偏食的原因是味道還是材質。有些孩子是不吃某種味道,而有些孩子是不吃某些材質,後者會更令人擔心。
- 孩子兩歲之後可以與大人相同飲食,可以慢慢放下手中的食物剪,讓孩子大口吃肉大口喝湯,吃東西就是咀嚼最好的練習,咀嚼就是說話最好的先備練習。
發音不標準判斷依據三:構音種類
構音種類,指的是每個音都需要氣流經過構音器官發出語音。發音器官主要是唇、舌、咽、顎。
比如ㄅㄆ都是使用同樣的構音器官,但不同發音方法。
以小美的情況為例,滿四歲的孩子除了ㄐㄑㄒ、ㄗㄘㄙ與捲舌音ㄓㄔㄕㄖ發音不正確,其他音應該都要發得很好。小美說「兔子」都會說成「褲子」,代表他ㄊ發音不正確;「泡泡」講成「抱抱」,他的ㄆ音發音不正確,所以需要去評估。
家長之所以要注意孩子的構音種類,原因是構音也會隨著年齡而成熟,兩歲多的孩子構音發展尚未成熟,所以說話不清楚是正常的。有些孩子屬於是發展性構音異常,也就是等他成熟之後就會自然發出正確發音。
具體來說,家長在注意孩子的發音種類估時,有以下幾點建議可以稍微注意一下:
- 要參照孩子的生理年齡
- 如果孩子重複練習還是發不出正確發音,請上過語言治療課後找到方法再練習,無謂的練習會讓你跟孩子都心累。


結語:仔細觀察孩子言行,儘早解決發音不標準的問題
透過今天分享的「3 依據判斷說話不清楚是否需要評估」,我希望可以幫助你更早發現孩子需不需要語言治療師的幫助。
同時,也希望家長們記得,就算是孩子才剛開始學說話,也可以盡早觀察孩子的聽力以及理解能力。
如果你還不知道從何開始觀察起,可以先從好好示範、慢慢說話開始,好好示範如果孩子還是發音錯誤那就盡早讓專業人員協助,解開心中的疑惑才能好好陪伴孩子。
若你對於「孩子發音不標準」上有任何疑問,或是有其他更多關於兒童語言發展的問題,都歡迎加入我的 LINE:@appletree99,私訊我與我聯絡!
延伸可閱讀資料: